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多次深入這片神奇富饒卻又欠開發的土地調研,高瞻遠矚倡導建立了中國版圖上惟一一個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為主題的試驗區,為后來的“科學發展”時代主題進行有益的探索。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的傾情幫扶下,在省、地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作為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信息中心,畢節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的基礎上,在摘取“全國十大避暑旅游城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科普示范市”的桂冠后,全面啟動“兩創一建”工作,擬用3—5年時間,創國家衛生城市、創省級文明城市、建山水園林宜居城市。
伴隨著廈蓉、杭瑞、畢威、環北四條高速公路和飛雄機場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立項和開工,《畢節—大方城市總體規劃(2010-2030)》4月28日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復同意,一個試驗區人民渴望已久的發展機遇出現了。在地委、行署和畢節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畢節將全速向“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的目標挺進,一座蘊含無窮魅力的山水園林宜居城市,正在黔西北的莽莽群山中快速崛起。 •供稿/畢節市規劃局•
畢節—大方城市總體規劃
畢節是國家“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核心及示范窗口,西南地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以新興產業為基礎的山水園林宜居城市。
一、中心城區規模
規劃至2015年人口規模為65萬,建設用地為95.5平方公里;至2020年人口規模為105萬,建設用地為130平方公里;至2030年人口規模為160萬,建設用地為190平方公里,其中畢節市的建設用地為118平方公里;至2050年人口規模控制在220萬左右,建設用地為267平方公里。
二、規劃中心城區空間結構
“一體兩翼,一軸三核,一帶六園”
(1)一體兩翼
以畢節-大方“雙城一體”建設為核心,重點建設中部的城市發展新區,帶動東西兩翼即西部畢節老城區和東部大方縣城區的同城發展。
1)中部城市發展新區
中部城市發展新區是近期畢節-大方一體化、同城化發展的核心,依托梨樹新客站和飛雄機場等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承接區域消費人群,提供產業、展貿、商業、教育醫療、休閑娛樂、郊野游憩等職能,是未來畢節的綜合服務中心。
2)西部畢節老城區
西部畢節老城區是畢節地區近中期的行政、經濟和文化中心,以畢節行政中心、城東片區和德溪片區為核心區,該區以居住、商業和文娛功能為主導,構建整個畢節地區的西部居住生活中心。
3)東部大方縣城區
東部大方縣城區包括大方縣城區、西南側的新鋪工業組團、東北側的東關工業組團和西北側的竹園物流組團。東部大方縣城區是中心城區重要的產業拓展片區,未來在大方縣城的周邊陸續建設一系列的產業發展組團,大方縣城成為輻射周邊產業發展的綜合型服務中心,為周邊產業發展提供配套服務。
(2)一軸三核
“一軸三核”指以依托東西交通走廊及城市發展空間形成的城市發展軸,串聯西部畢節老城區、中部城市發展新區、東部大方縣城區三個公共服務核心。
1)城市空間拓展軸:畢節老城區-松林新城-雙山產業基地-大方縣城的一條城市拓展軸,是城鎮化的動力軸;畢節地區的城市拓展依托此軸線,分別由畢節老城區和大方縣城兩端向中部推進,逐步形成畢節地區的新城市格局,實現以點連線,以線帶面的發展。
2)西部畢節行政文化核心:指畢節地區行政中心,規劃期內打造畢節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行政職能為首位,兼顧文化、娛樂等服務功能,建設歌劇院、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服務設施,同時圍繞該核心發展房地產、星級酒店等。
3)中部綜合服務核心:在城市發展新區內打造包含旅游集散、行政辦公、商業金融等多功能集合的服務核心。圍繞梨樹新客站形成區域性商貿、辦公、酒店等服務核心,同時依托便利的交通條件,建設成為區域性旅游集散地。結合新區的進一步向南延伸建設畢節-大方一體化發展的新行政文化中心。
4)東部經濟文化服務核心:建設大方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鋪工業園區、竹園物流園區三大產業區的經濟服務中心,配套綜合辦公、商業金融、酒店接待等服務功能,在新城形成經濟交流核心。結合歷史文化名城的打造,形成古彝文化的傳播和交流中心。
(3)一帶六園
貫徹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的戰略引導,在中心城區內自北向南形成產業發展帶,串聯黔西北生態工業園區、竹園物流園區、小壩產業園區、雙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大方東關產業園區(含畢節試驗區大方藥品食品工業園)、新鋪工業園區六個園區,為城市發展提供集中化的就業空間。其中,小壩產業園區和雙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畢節地區工業發展大會所確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三、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
(一)航空
規劃畢節機場位于飛雄,機場飛行區按4C級規劃,近期按3C級建設,可起降波音737系列、空客320系列及以下機型的飛機。
(二)鐵路
規劃鐵路包括成(都)貴(陽)高鐵、隆(昌)黃(桶)鐵路、昭(通)黔(江)鐵路、畢(節)水(城)興(義)城際軌道等,采用“四線共廊”的走線方式。規劃設置四個鐵路站點,分別為梨樹主客站、竹園主貨站、大方北站與大方南站。
(三)高速公路
結合畢節地區城鎮發展“大集中”的戰略要求,本次規劃畢節地區高速公路網絡在《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7918”網)和《貴州省高速公路網規劃》(“678”網)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增加大方至納雍和畢節市至鎮雄縣的高速公路路段。形成“三橫三縱三聯絡”的高速公路網絡。
橫一:由遵義至畢節、畢節至威寧、威寧至宣威等高速公路組成。該線路東西向貫穿整個畢節地區,串聯金沙、大方、畢節、赫章、威寧等縣(市、區),往東至遵義、重慶,往西至云南宣威、瑞麗,畢節境內全長321.8km。
橫二:由息烽至黔西、黔西至大方等高速公路組成。該線路是重要的東西向聯系通道,往西與杭瑞高速東關立交相連,東西向聯系大方、黔西,至貴陽息峰,往東可達凱里、銅仁連接湖南,畢節境內全長94.3km。
橫三:由清鎮至織金、織金至納雍、納雍至六盤水等高速公路組成。該線路是畢節南部東西向聯系的重要通道,往西聯系六盤水,往東聯系貴陽清鎮,途經織金、納雍,畢節境內全長106.9km。
縱一:由遵義至黔西、黔西至織金、織金至普定等高速公路組成。該線路是畢節地區東部南北向聯系的重要通道,往北連接遵義往重慶,往南至安順普定,途經金沙、黔西、織金,畢節境內全長184.5km。
縱二:由畢節至生機、畢節至納雍、納雍至六枝等高速公路組成。該線路南北向貫穿畢節地區中部,往北經瀘州至成都,往南至六盤水可達興義,途經畢節、納雍,畢節境內全長152.8km。
縱三:由威寧至昭通、威寧至六盤水等高速公路組成。該線路是畢節地區西部南北向聯系通道,往北聯系云南昭通,往南至六盤水、興義,畢節境內全長156.9km。
聯絡一:北環高速,聯系畢節市區與大方縣城,東西向途經海子街、小壩、響水、竹園、東關等鄉鎮,是未來畢節-大方中心城區的北環高速,全長55.2km。
聯絡二:南環高速,起點于南箐與畢威高速連通,東西向聯系畢節市區與大方縣城,途經千溪、朱昌、文閣、雙山等鄉鎮,是未來畢節-大方中心城區的南環高速,全長37.3km。
聯絡三:畢節至鎮雄高速公路,聯系畢節市區與云南鎮雄,途經水箐、野角等鄉鎮,畢節境內全長42.5km。
(四)輕軌
根據城市未來公共交通發展需要,規劃在橫一快速路、居二路、梨縱二路、松縱二路、松橫一路、松雙一路等的道路斷面設計中,預留兩條“十字型”輕軌線路。
站點設置:結合畢節山地城市的用地布局特點,適當擴大站點設置的距離。每1千米左右設置一個輕軌站,局部地區適當加密。
換乘設置:結合各片區公共交通核,保證輕軌站點與公交、出租等無縫對接。
(五)城市快速路
規劃快速干道5條,形成“二橫三縱”的城市快速路系統,與城區道路路網形成高效運作的整體,以加強片區間長距離的快速交通聯系以及城市與對外出入口的交通聯系,快速路紅線控制寬度為25米-40米。至規劃期末,規劃建成區內快速路路網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2千米。
(六)城市主干道
在現狀公路網及城市干道網絡的基礎上進行畢節-大方雙城一體化的城市干道網規劃布局。規劃主干道128條,其中東西向63條,南北向65條,紅線控制寬度一般為40米-60米。規劃建成區內主干公路路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492千米。
(七)城市次干路
次干路是與主干路銜接的集散道路,主要承擔各功能主要分區內部的交通,兩側建筑密集,商業活動頻繁,匯集大量的人流、車流。道路紅線寬度一般不小于24米,規劃次干路平均密度控制在每平方公里3千米。
(八)城市支路
規劃城市支路的平均密度控制在每平方公里3千米,要求在詳細規劃中保證其用地和密度。